村网通总站 南庄村 qiangbainanzhuang.nync.com 欢迎您!
贫困人口从81.7%下降到2.4%,可支配收入从6650元上涨到11200元,一减一增,是区级包村干部张力勤对赵家峁村变化最深的印象;
从负债2万多元到固定资产逾千万元,一赔一赚,是村支书张春平对赵家峁村变化最大的感受;
从村里100多名留守人员到如今仅回流人员就达200多人,周末更是人气爆棚,一少一多,是村民张春来对赵家峁村变化最深的体会……
还有更多的改变正在这个人口171户575人的陕北小山村上演。而这一切发生在2013年以来,特别是2014年赵家峁村被确定为全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以后。仅3年多时间,赵家峁村——这个榆林市榆阳区东南部一个传统的村落,搭载政策东风,按照“归属清晰、权责明确、保护严格、要素流动”的思路,实施“资源变股权、资金变股金、村民变股民”,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,有效激活了农村资源,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,农民收入显著增加,成为远近闻名的脱贫致富村和百姓心目中的幸福新家园。
丛林穿越,和大自然来个亲密接触;天然滑沙场,是宝贝们纵情嬉戏的地方;碧绿的湖水,可以亲水戏水亦可坐船赏景;还有沟沟峁峁的陕北景色供你纵情浏览……6月8日,尽管还不到周末,距离榆阳城区30多公里外的赵家峁村风景区,已迎来了不少游客。“如今我们这儿大受欢迎,周末节假日都是人,村里不少年轻人也回来了。”村民刘开富直言。
然而3年前,赵家峁村仅有25%的人口留守,大部分都外出打工。全村有耕(林)地5300亩,人均8.4亩,主要农作物就是玉米、小杂粮、马铃薯、林果等。多年来,村集体经济一穷二白,耕地闲置荒芜,村庄“空壳”、集体“空心”、民居“空巢”的“三空”现象十分严重。
改变始于2013年。这年6月,赵家峁村村民、共产党员、榆林市优秀民营企业家张春平当选为该村党支部书记。作为陕西信昌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,当选当日,张春平主持召开村民大会,民主投票选了13位村民代表,专门成立了一个议事小组,讨论商议村里重要发展事项。
为了给大伙真正办实事,张春平和村“三委”一班人,整章建制,谋划发展。最初的设想是,“尽快开工修建温室大棚、养殖场区等项目,发展现代农业,打造村里的支柱产业,让乡亲们住上好房子,过上好日子。”
但问题来了,发展产业需要启动资金和成片规模的土地,咋解决?此时,村集体经济一穷二白,还欠着2万多元外债,村里的土地又分布零散,多半撂荒,经营权在各家各户手上。张春平把这一问题交给支部委员会、党员大会、议事小组和全体村民大会讨论。经过多次讨论、开会,村上初步拿出了以土地折股流转、动员外出创业能人和全体村民自筹资金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办法。
尽管入股自愿,可大伙心里犯嘀咕,到底成不成,赔了怎么办?为了打消大伙的顾虑,张春平承诺:“你们入多少(钱的股),挣了是你们的,赔了我给你们包起!”最终,大伙以现金入股筹措432.5万元作为启动资金,初步流转到960亩土地。
有了土地、也有了资金,可全村人入股搞这事,到底合适不?有没有相关政策支持?思虑再三,张春平和村“三委”一班人找到了区上领导。
2013年9月,时任榆阳区区长,现任榆林市政协副主席、榆阳区委书记的苗丰,带领分管副区长和全区涉农部门负责人,深入赵家峁村实地调研。一番现场讨论后,苗丰对赵家峁村的做法给予肯定:从土地流转、设施农业、股份合作入手的方向是对的,在保障农民利益的前提下,可以大胆尝试,相关部门要全力给予支持。有了这个定心丸,当年10月,推地整地、建设大棚、成立红雨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和金润园、丰景两个种养合作社,赵家峁村的建设如火如荼。全体村民自筹资金入股发展村集体经济,产权制度改革的雏形在赵家峁村初步显现。
2014年10月,赵家峁村因土地、现金入股合作模式,被确定为全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9个试点村之一,也是唯一一个传统村落试点。
“当时我们先后对接过4个点,但要么不够典型,要么村上顾虑太多,选定赵家峁村,也是考虑到他们有经验,群众基础好。”榆阳区农业局干部刘红金坦言。
起初的工作推进中,也印证了刘红金的想法。在村民大会上,得知村里被确定为试点地区,未来会涉及更多股权改革,还要大力发展村上集体经济,大伙纷纷赞同。
接下来,清产核资——赵家峁村就5300亩地,没有其他产业,顺利核定;股民界定——村上本着“宜宽则宽”的原则,参照户口、土地、政策、风俗、贡献等各种因素综合考虑,并给大伙留足半年时间准备,将2015年10月1日定成基准日,基准日之前核定的人口既是村民也是股民,基准日之后的新增人口只是村民,不享受合作社分红,只能通过继承和转让获得利益。
尽管在全国许多改革地区最难推进的清产核资、股民界定在赵家峁村相对顺利,但股权设置却成了难题。
“我们定的是土地股38%,人口股22%,劳龄股5%,资金股23%,旧房产股12%,综合考虑了所有群众的权益,因此大伙都很满意,很多前来参观的兄弟省市也很感兴趣。”张春平说。不过,当初讨论股权比例时,足足耗费了半年多。
张春平记得,2015年4月第一次村民代表大会讨论时,方案上写有资金股、土地股、人口股、劳龄股,其中资金股占44%,正是这个数字,一下子让会场“炸锅了”。
参加讨论的有28人,包括原“三委”会成员和13名村民代表,有的希望土地股占比多,有的希望资金股占比多,有的希望人口股占比多,各有各的考量,迟迟不能统一。
此时,区委书记苗丰在多次调研中,意识到在全区大力加强旅游文化发展的背景下,赵家峁村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、丰富的水资源以及众多的历史文化传说,适合发展乡村旅游,对赵家峁村提出了向乡村旅游、生态旅游转型的思路。
5月再次上会讨论股权时,为了便于今后对土地、林木、旧房屋统一经营打造,发展乡村旅游,赵家峁村的股权设置中又加入了旧房产股,这下,群众更热闹了。“这地方我们都不想待了,谁还来?”
眼见为实。榆阳区先后组织村上干部、群众代表到山西、河南等周边省份以及省内的袁家村、马嵬驿等地参观学习,统一思想,转变观念。等再次上会,五种股权明确了,股比争论却还在继续。
从最初的一月一次到半月一次再到一周一次,会越开越频繁,前后调整了50来次,持续了半年多。“既然产权制度改革是维护广大群众的利益,那我们就不能让群众吃亏。”最终,赵家峁村通过大幅降低返乡能人资金股股比,提高普通村民土地股股比,并定下原则:人口股和土地股合起来不低于60%,矛盾没有了,争议的事终于有了定论。
接下来,制定章程、选举股东代表及选董事会、监事会,赵家峁村有了党支部、村委会、股份经济合作社,并确定了村委会主要职责是保民生、做服务,合作社主要负责抓经济、谋发展。“资源变股权、资金变股金、村民变股民”,赵家峁村的产权制度改革步入正轨。2016年元月,村集体积累的资金达1310万元,共计流转土地5300亩,投资900多万元的旅游景区开始上马建设。
赵家峁村的改革,将所有经营性资产以及土地、林木、旧房屋等资源性资产和自筹资金一并列入产权改革范围,其中村民承包地全部流转到合作社,实行“确权确股不确地”,折价进入总股权,保障了所有村民的权益,也更利于农业现代化发展。赵家峁村从此迎来了一次次华丽转身。
原有的“绺绺田”变成了集中连片的大块地,土地面积大幅增加,价值也随着集约化程度的提高而显著提升。如今,全村已建成40亩设施果蔬、150亩葡萄、150亩山地苹果以及30亩酥梨为主的设施农业和时令水果采摘区,同时还建起了35亩现代养殖小区和300亩葡萄酒加工基地,现代农业风生水起。
同样发展迅猛的还有村里的休闲农业。赵家峁以“杏花溪谷、峁上人家”“老家记忆、难忘乡愁”为主题,开发了多种乡村旅游项目。2016年7月,“一山一水一片绿,宜居宜业宜旅游”的美丽乡村初步形成。空中滑索、水上游乐、河滩烧烤、农家体验等娱乐设施全面向游人开放。每到节假日,驱车前往的游客络绎不绝。去年旅游收入达50万元,今年从清明至今,旅游收入超过70万元,而全年的目标是300万元。
产业发展带来的利好让已是股民的村民们腰包更鼓了。如今的赵家峁村,农民按股分红,形成了“风险共担、利益共享”的合作机制。加之随着村集体经济的快速壮大,农民也由村民转变为股民和产业工人,在外打工的200多位农民(占外出务工人员的60%)也返回村上就业创业,有的开农家乐,有的搞农产品初加工,还有的在农业园区或旅游公司打工。2016年全村村民在园区、旅游区务工率超过80%,工资性收入达到180多万元,户均3万多元。
而那些以往脱贫无门的贫困户得到的实惠更大。50来岁的张春相五种股都入了,其中资金股方面,自己拿了两万元,还周转了亲戚一万元。“我当时还想多借些,股多分红也多嘛。”老张憨厚地笑道。老伴重病,自己身体不好,一个儿子在外打工,以前老张守着家里近30亩地,一年到头还挣不到1万元,如今在村上有1600股,有分红不说,他还在景区做收料员,一年工资就有3万元,脱贫有望了。
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,对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发挥着重大推动作用。包括张春相在内,3年来,赵家峁村的贫困户从90%减少到3%,贫困人口从81.7%下降到2.4%,村民可支配收入比3年前翻了一番,达到11200元。
短评
用改革激活农业农村内生发展动力
作为一个离城市较远的传统村落,赵家峁村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,是我省深化农村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一个亮点。该村通过建立归属清晰、权责明确、保护严格、要素流动的产权关系,实现了资源变股权、资产变股金、农民变股民的重大转变。这一转变与改革,破解了山区土地零散、贫瘠撂荒、资源利用率低下和村集体经济“空壳”的难题。赵家峁村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成果催人奋进,发人深思,给人启示。
启示一:党委政府是村级组织干事创业的“主心骨”,配好村级组织带头人是推动农村改革成功的助推器,而农民群众的“内生动力”则是决定农村改革成败的关键所在。赵家峁村的改革发展,离不开榆阳区委、区政府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,更离不开以张春平为首的“两委”班子的主动作为、农民群众的积极参与,他们是推进改革的主体,这种“内生动力”起了主导作用,因此改革表现出的创造力、生命力更为强大。
启示二:农村集体经济完全可以从“无”到“有”,穷村弱村不但可以进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,而且可以改成功。赵家峁村的改革充分说明,产权制度改革恰恰是集体经济启动的关键一步。农村资源只要被激活、被充分利用,就能够“点石成金”,焕发出无限的生机和活力。
启示三: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贫困人口长期脱贫致富的治本之策。这种产业持续发展、农民持股就业脱贫不但是快速的,而且是长久的,既降低了贫困人口脱贫后再返贫的风险,又达到“治标”又“治本”的长期目标,真正使贫困人口分享到了农村改革发展的成果。
(陕西日报)